Vina Huang:心智成長|何謂教練? 為什麼國外,從企業到學校都有教練?
什麼是教練?
你有聽過教練嗎? 不是健身運動教練的那種教練。三十年前,從沒有人聽說過生命教練、商務教練或企業教練,到今天《紐約時報》,《財富》雜誌,Oprah與CNN經常會提及這個。但是,對世界上大多數人而言,這還是一個新興字眼。
根據國際教練聯盟(ICF)的研究,近5年,各大企業對教練的需求大幅增加, 財富榜前100名的公司已經設有外部和內部教練職位而其他各大企業也隨著跟風,企業也已經安排教練深入大學校園,陪伴未來的高淺力員工成長。國外有家族企業案例,為了隨著時代繼續創新,三代從爺爺到大學就學的孫子都聘請教練,近兩年,隨著大家更重視自我成長,個人一對一教練甚至激增。
教練對我來說,不是一個職業,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存在。是在這快節奏的時代裡,向內慢慢面對自己,帶來共贏,帶來高效,帶來幸福。
國際教練聯盟(ICF)對教練的定義如下:
“專業教練作為一個長期夥伴,旨在説明客戶成為生活和事業上的贏家。教練幫助他們提升個人表現,提高生活品質。”
教練經過專業的訓練,來聆聽、觀察,並按客戶”個人需求而定制coaching方式”。他們激發客戶自身尋求解決辦法和對策的能力,因為他們相信客戶是生來就富於創意與智慧的. 教練的職責則是提供支援,以增強客戶已有的技能、資源和創造力。 ” (ICF網站,2006)
教練行業在美國發展最好,其次為英國,日本,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和紐西蘭,並在全球各國迅速推廣開來。教練是一個新興行業. 它融合商業、心理學、哲學、體育及精神理念於一體。 雖然Coaching技能是與其它學科相結合的,但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過程來幫助他人創造理想生活。教練與客戶共同探討的話題相當廣泛:從商業及職業的事件到個人及精神層次所關注的問題。教練充當擁護者、共鳴板、啦啦隊長、確保對自己負責的夥伴、說真話的人和支持者的角色。
Coaching是一種教練和客戶之間的對話。通過客戶説明、澄清價值觀來實現客戶的目標,教練會和客戶憑著客戶個人的價值觀,明確真正的目標並制定計劃,幫助客戶專注于實現目標。
教練在Coaching過程中為客戶提供以下服務:
1. 引導客戶自己找出答案 ,教練不提供指導與答案
2. 澄清價值觀與信念
3. 共同制定計劃來實現客戶的目標
4. 支持客戶新思路的共鳴板
5. 支持客戶做出改變人生的決定
6. 開闊視野,挑戰局限性 ,創造更多可能性
7. 確立清晰的目標
8. 認可
9. 激勵
10. 提供資訊資源
什麼不是教練?
作為一個相對新興的行業,教練是一種借助了其它傳統行業理論的方法,包括心理學、商務諮詢、 導師機制理論和成人學習。但是, 教練是一個獨特的領域,和上述領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教練VS心理諮詢
教練不是心理諮詢或者心理醫生。雖然其中的干涉也是遵循如行為理論等的心理學模式,但Coaching的實際過程並不能與心理諮詢療法相混淆。其中兩者最明顯的差別是,心理諮詢重點在於對過去發生的事的感受與經驗,而Coaching則是以目標制定和激勵客戶向未來邁進為導向。
心理諮詢師的特點是幫助失調的人變得協調,而教練是幫助協調的人變得優秀。心理諮詢師的另一特點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心理健康,而教練是督促心理健康的人有更大作為。Coaching不是依靠過往來獲得成長,而是著重未來的。Coaching是行動導向的,Coaching注重的是客戶的現實情況,客戶的願望以及如何實現。
進行Coaching會談前,會有一次的教練約談説明,客戶如果停滯不前,或深陷酒精、毒品等問題,你們會意識到實際需要的不是教練而是心理諮詢。同時,如果教練對於和客戶之間的對話感到不舒服或者不安的話,那麼需要告訴客戶。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練的條件之一,就是知道什麼時候應該Coach,什麼時候不應該。如果發現客戶需要心理諮詢,也要介紹他們去找心理諮詢師幫助。
教練VS諮詢顧問
教練常被比作諮詢顧問。然而,這些學科之間是有明顯區別的。諮詢顧問通常是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負責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法。諮詢顧問協助客戶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或處理某個特定事件。一旦問題解決或事件處理好,諮詢顧問就離開了。一般來說,諮詢顧問不介入除他們專業以外的其它領域。
Coaching採用較為全面的方法。教練和客戶一起審視現狀,制定行動計畫,並且肩並肩地解決問題。教練不必是客戶所在領域的專家,因為客戶本身就是專家。教練協助客戶,通過利用客戶的知識和答案來尋求解決方法。
雖然個人和公司通常會選擇一個在特定領域有專業經驗或見解的教練,事實上Coaching的方法論並不需要這些。然而諮詢顧問則以長期在特定領域提供諮詢意見所積累的相關經驗來發展業務。客戶期待他們提出特定領域的意見、資訊和秘聞。
另一方面,教練沒有現成的答案,也不會宣稱有。他們提出正確有力的問題,引導客戶自己尋找答案,澄清價值觀。
教練VS導師
所謂“導師”,來源於荷馬的《奧德賽》。在《奧德賽》中,門特(Mentor)這一角色總是忠告、支持和勸導托勒馬庫斯(Telemachus)作為奧德賽的兒子,應該時刻準備好繼承父親的位置,承擔對於這個家族的責任。
導師又指導如何尋找父親奧德賽,托勒馬庫斯感激他的幫助。
導師通常較被指導者年長和資深,導師將知識和智慧傳授給學生,學生向導師詢問來徵求指導和意見,導師關係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
在商業環境中,導師是一種與擁有特定專業技術的人之間的正式關係。就像諮詢,導師也傳授一套專業經驗。另一方面,Coaching關係是一種教練和客戶之間肩並肩的夥伴關係,教練激發客戶自身潛能,遵循客戶內心的真實想法。
行政教練、企業教練和商務教練之間有何差別?
上述教練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客戶的不同。行政教練協助行政人員,通常是大中型企業的高級主管,他們往往是由行政人員自行聘請,或者是公司聘請。無論是哪種方式,他們通常對人生/工作平衡方面的行為進行Coaching,同時也扮演著客戶的戰略夥伴的角色。
企業業務教練也協助通常來自大中型企業的行政人員,但他們更多是由公司聘請,來教練行政人員更有效地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他們同樣扮演戰略夥伴的角色。
商務教練一般協助小老闆、私營企業家和公司的商務部門經理。根據客戶的不同,他們的作用可以從人生/工作平衡目標到一個具體的商務目標(如銷售額增加50%)。
一般來說,行政教練、企業業務教練和商務教練都在各自負責Coaching的特定領域經驗豐富,見解獨到。商務教練有經營小型公司的經驗,行政教練則有擔任CEO或者高級行政人員的經驗。雖然教練學並不需要瞭解這些,但細分存在有以下兩個重要理由:
- 有助於更好地瞭解客戶心態,尤其是涉及文化和語言方面的。企業業務教練如果不瞭解企業關鍵業績指標或戰略計畫的每個環節,將很難開展工作。
- 也是主要原因就是市場。教練界也有這麼一種說法,過了三次的教練會議後,教練的主題將會是個人的人生Coaching。你最初的Coaching目標是説明該客戶把銷售翻倍,但是你很快會發現你的Coaching目標將會是關於溝通、家庭/工作平衡還有銷售翻倍。
所以,一個出色的個人人生教練極有可能成功Coach一名高級主管。事實上,這可能正是他/她所需要的。但是從市場角度來看,公司CEO傾向於聘請了解同一文化的人。同樣,小型企業老闆也傾向于聘請了解小本經營運轉的教練。
隨著時代的進步,從一開始的人生教練與商業教練兩大領域,到現今更多不同領域專業背景的人投入教練行業,也形成了更多的混合式教練,例如:教練型導師、教練型顧問、跨文化教練、新創教練、親子關係教練、親密關係教練、心理教練等。
你為什麼需要教練?
曼城股份有限教練公司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各公司聘請教練的動機。題為“行政教練投資回報率是成本的六倍”的該項研究量化了商務教練的效果。研究中的100名行政人員曾經接受過曼城的Coaching,而他們大部分都來自財富榜前1000強的公司。
這些公司通過曼城對其行政人員的Coaching,實現了生產力、品質、組織能力、客戶服務和股價的提升。不但減少了顧客對公司的投訴,同時這些曾接受Coaching的行政人員也更願意留在該公司服務。此外,每家公司對其行政人員的Coaching投資所得的平均投資回報率(ROI)是投入成本的六倍。
研究中,行政人員半數擔任副總裁或更高職位(包括總裁、總經理、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資訊官、合夥人、負責人和部門領導)。 近六成(57%)接受Coaching的行政人員年齡在40至49歲間,三分之一年收入逾二十萬美元。行政人員參與的Coaching課程是改革導向Coaching和成長導向Coaching的混合體:前者致力於改變行為或技能,後者致力於提升能力。
Coaching課程一般持續六個月至一年,需要經過多次教練會堂才能發現改變。
曼城Coaching課程對典型的行政Coaching計畫平均投資回報率是首期投資的5.7倍——根據行政人員估測,Coaching實現貨幣價值超過10萬美元。
公司從以下幾個方面受益:
- 提升生產力(據行政人員回報達53%)
- 提升品質(48%)
- 提升組織能力(48%)
- 提升客戶服務(39%)
- 減少客戶投訴(34%)
- 提升(有進行Coaching的)行政人員的保留率(32%)
- 降低成本(23%)
- 增加淨利(22%)
接受教練會談的人員,個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受益:
- 提升與屬下的工作關係(77%)
- 提升與直屬上司的工作關係(71%)
- 團隊協作(67%)
- 提升與同事的工作關係(63%)
- 工作滿意度(61%)
- 衝突減少(52%)
- 對企業組織的承諾(44%)
- 提升與客戶的工作關係(37%)
Coaching模式,在教練會談過程中會使用到的模式
很多教練根據某種特定的Coaching模式。模式就是教練可以採用的一些比較系統的步驟或者一套步驟。隨著時代演進,不同的教練發展了不同的Coaching模式,每一個模式都有著差別不大的哲學基礎。目前有大量的書概述每一個Coaching模式的好處,通常是由創立該Coaching模式的教練所著。下面列舉了一些著名且常被專業教練使用的Coaching模式以及創立這些coaching模式的作者,有興趣可以自行閱讀學習。
- GROW Model (Landsberg, 1996)
- Single-, double-, triple-loop Model (Hargrove)
- Co-Active Model (Whitworth, Kimsey-House and Sandahl, 1998)
- Solution Focussed Therapy/Coaching (O’Hanlon)
- CAAACS Model (Auerbach)
- Eight Stage Model (Hudson)
- Stage of Change Model (Procheska & Norcross)
- Systems Perspective (Tobias, 1996)
- Systems & Psychodynamic Approach (Kilburg, 1996, 2000)
- Iterative Feedback Model (Diedrich, 1996)
- Multimodal Therapy Model (Richard, 1999)
- REBT (Anderson, 2002; Sherin & Caiger, 2004)
- Transformative-developmental model (Laske, 1999)
-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approach (Fitzgerald & Berger, 2002)
- Action Frame Theory Approach (Cocivera & Cronshaw, 2004)
- Existential Approach (Peltier, 2001)
- Authentic Happiness Coaching (Seligman)
- CliftonStrengths(Don Clifton,1949)
許多教練學校用某種特定的Coaching模式培訓教練,那麼從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通常繼續使用他們學過的模式,並把該模式作為他們行銷品牌的一部分。例如,他們可能會稱自己為Co-Active教練或者GROW教練。我很慶幸我的學校ICA教導我們採取的是一種“無單一模式”策略,就學期間我們會修選所有學派,在實戰中,搭配我們的背景與我們最隨心的來創建最適合自己的教練方式去幫助客戶。因為沒有一個單一的模式可以解決所有面臨不同的情況和客戶,且每個客戶都是獨特的個體,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大多數模式都具有其獨特的價值,一個專業的教練要知道什麼模式最能幫助客戶發展淺能。
為什麼我要成為一名教練?
從一開始的單純感受到幫助人而得到快樂,到現在發現除了幫助人的快樂,還在多次的教練會談中看到自己的成長蛻變,真實感受到希望與幸福的重量,也特別享受自己一直持續進步,也更往內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是有意義有價值的。Vina我一直在自我成長的道路,期待你也加入和我一起成長,勇敢的面對自己,就會是真正的成長。認識自己是誰,想成為怎樣的人。
參考資料:ICA,ICF